close

通訊產品的發達,實在是人類的災難,個人觀點。從最早的的傳呼機,後來的行動電話,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,社群媒體…在在無孔不入的操控人們的生活。無遠弗屆,無時無刻,逃到天涯海角,都會有人以責備的口氣問你:「為什麼不回應?」

我幾乎是手機不離身,時時都要查看訊息,但沒有細算過每天到底處理多少則訊息。曾經有一次出國時,整整兩天網路不通。開通後,看到一百三十多個未讀訊息,其中七成以上是私訊,二三成是群組裡傳的不特定的訊息。看到這麼多訊息,腿就軟了。真的很想知道,如果我一週都不開line,能夠累積到多少。但我不敢。

Line的訊息裡,我最不喜歡的就是轉傳圖片,影片,或笑話之類的,幾乎從來不看就刪除。其次討厭的是傳早安,或新年快樂、中秋節快樂、什麼節快樂的那種沒有溫度卻有重量的訊息。

對於熱衷人際社交的人,這也許是如魚得水。但我有時很懷疑,當一個人的朋友數量增加到超過一口氣能唸完的名字的範圍時,他有多少心思可以分給這些人。

一百年前,人類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,要找一個人,可能要花大半天。可能走到他家裡;發現不在,又走到他工作的地方;還是不在,再走到他常去的地方…這樣曠日廢時,但是曠日廢時也許是一種優點,一天只要處理一件事就好了,心可以靜下來好好的整理,做最好的決定。好過現在分秒必爭的神經質…吧?

我覺得最合適心理健康的通訊產品是實體電話,因為它不僅達到了縮短距離的功能,而且人可以決定要不要接聽。不接,打電話的人也不知道對方是不在家還是不想接,不會造成裂痕。此外離開特定場所,沒有電話,就可以完全把心放下,沒有隨時待命的壓力。這樣就不會產生像line裡那種"已讀不回"的焦慮感了。

當然通訊軟體的好處還是很多的,只是我不打算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